教育热点网 > 高考 > “妈,我考得不好,是不是完了”,关于人生的考试,孩子要早明白

“妈,我考得不好,是不是完了”,关于人生的考试,孩子要早明白

发布时间:2019/12/24来源:教育热点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每到高考毕业季,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翘首以盼等待成绩和录取通知,有人却因为成绩尴尬而面临选择,名校、普通院校、专职学校或是结束自己的学习生涯,不同的人生通道似乎就预示着不同的未来。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到了高考结束就基本算结束了,不同的学校意味着人生的新起点,高考,被人们称为人生第一道分水岭不是没道理。

每到高考结束后,成绩优异录取好学校的学生都会办上一场升学宴,十二年的苦读总算是收获了理想的结局,一场升学宴也能看尽百态,宴席上亲友师生共聚,考得好的自然乐意来捧场,但是一些落榜生未必有这种兴致,对于他们来说接下来的人生形同灰败,何去何从都成了问题,更不愿意加入到这一场场“胜利者们”的聚会当中。

关于人生的考试

名校光环的印象深入人心,至少,它们在认可度上不论是学生群体间还是在社会上都要比一般院校来的更高。老师、学生乃至家长眼中只有名校,甚至到了社会,用人单位也是唯名校首选。内外环境如此,才有了“唯名校论”的说法,只有考上名校,才有选择生活的机会。

下半场的分水岭从高考开始,同样是一个班级走出去的同学,4年之后各有发展,而名校毕业的学生们活得更“滋润”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大部分人的认知中,高考是人生考试中最重要的一场,某种程度上我们要认可它的重要性,但是改变人生轨迹的重大“考试”其实还有很多,人生毕竟不是一次性选择而盖棺定论的,高考之后,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

考上大学之后

都说高考很重要,名校的存在有其权威所在,在这里有更多的资源和平台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广阔的的世界,但是和过去的学习一样,人的上限如何取决于自己的态度。

有人一心想着高考结束后就可以放飞自我了,确实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没有高压的校规和家长的监督,做到什么程度全靠自己,于是经历长期压抑的学生们不少到了大学就开启了“养老模式”,每天睡到自然醒,上课与否看心情,至于期末成绩,突击一周就可以轻松混到及格。当学习成了应付,高校成了养老地,再好的平台对于这类学生也成了无用的摆设。

大学生的迷茫状态早已成为了社会聚焦的焦点,过去那些奋进的,日夜学习的学子们到了大学为何大变样了呢?终日没有目标的人生会让人颓丧,就像那句话说的:人生要有一个靶子,没有靶子,每天拉了弓也没用。踏入大学之后很多人都失去了目标,于是4年的时间就这么漫无目的的混日子,也许最大的目标至多就是每学期末的考试不挂科,顺利毕业,当然,目标也仅此而已。

在过去漫长的学习中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把高考当做最大的目标,而考试结束后,目标也就消失了,面对大学以及以后步入社会的方向,大部分人都感到迷茫。职业规划?

大学选的专业都可能是短短一个暑假才临时决定的事,缺少目标也怪不得学生,大环境如此,混到毕业海投简历,最后找一份日常操劳又波澜不惊的工作,人生似乎又一次定格了,对于未来的生活无从展望,这一刻和当初高考结束又何其相似。实际上,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的大考,未来如何,关键还在于态度。

考上好大学与好好上大学

在如今网络发达的当下,振奋人心的“鸡汤”不再灵验,但是我们依旧能够透过一些“小概率”事件看到奋斗的人们在努力变得更好。高考是分水岭没错,但是通过努力,依旧有一步步提升学历的通道,专升本,本科读研升博,以此达成自己“名校梦”的人比比皆是,谁说专科就比本科差呢?

人生长跑不会因为一次的高考失利而定格。高职生逆袭复旦硕士的的成功在前,湖北公安某职业学院学生岳详用了5年时间从专科到名校硕士,同样是大学的几年时间,有人养老式地度过了大学生活,有人却持续保持动力变得更好。

另一位小伙子,山东技术学院学生袁强,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工业控制项目金牌,没有选择名校路的他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新人生。

袁强入学之后就给自己定下了职业目标——专业技能一等奖,而为了能够熟练操作他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训练,简单的动作重复做,千锤百炼让他做到了精度误差不超过1毫米,从全国第一到国际金奖,背后是无数时间的积累和汗水的付出。

格拉德维尔提出“一万小时定律”: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大学四年近万小时的时间,碌碌无为和积极奋进的区别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明显,高考是机会,其实大学四年里的分分秒秒也是。

名校光环之外,学霸们的过人之处

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也深刻认识到了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在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区和学校,学生们天生处于“优势”,此前一届北京的高考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表示,自己生在北京,父母都是外交官,从小就有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这些“基础”条件让他在学习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在熊轩昂看来拥有好的资源是自己的优势,而发挥优势是自己应该做到的。

人们在看到“资源差异”而心灰意冷的时候似乎也找到了借口,“人家生在北京,录取线就低,家庭又好学习资源又丰富...”人们在比较中寻找差异,试图通过差异来掩盖自己学习不努力的事实,且不说和“先天优越”的学生们比,那么周围的同学呢?

大家的学习环境大致相同,成绩差异却可以很大。关于学习,家庭条件、教育资源等等外部条件充其量只能算次要因素,学习终究还是个人的事,付出的努力有多少,回报也是相应的,决定成绩的是动力、态度以及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状元工厂衡水高中学霸如云,但是大家有了解过学生们的作息吗?从天刚蒙蒙亮就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刻苦加坚持,一天的努力咬咬牙尚且可以坚持,但是日复一日如此,长期保持高度的自律却是难事。明确的目标,长期的坚持和高执行率几乎是学霸们共有的特征。高考纵然有录取率差异,但是躺赢是不存在的。

高考之后的学习之路

高考失利确实是一次重要竞争中的失利,但是未来路漫漫,还有更多机会扳回这一程。和人生路一样,学习也是终身的,名校按照高考成绩录取学生,社会同样会将终身学习的人和停止成长的人分为不同阵营。

名校学生被录取后不思进取,同样会被身后的人赶超,就像那句话说的:上大学好比坐火车,名校是卧铺,普通大学是硬座。毕业就像下车,大家一起跑,你坐什么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跑在前面。

某一阶段的成功后会有收获,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在面对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的时候,如何利用好资源和积累的优势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无疑是需要沉下心思去考虑的问题。最后,输赢不定终身,持续奋进才能开拓更多的可能,一时的失意只是在提醒你真的需要努力了。

来源:该文章转自腾讯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教育热点网

分享到